研讨会会议纪要(交流讨论会会议纪要)
- 时间:
- 浏览:4
- 来源:木杉法律网
2019年全国1卷高考数学网络备考研讨会综述
2019年4月30日
研
讨
会
精细教研 精准备考
2019年全国1卷高考数学网络研讨会
活动介绍
离高考只有40天了。为了进一步提高高三数学备考的复习效率和课堂教学质量,全面增强备考的针对性和时效性,我们组织了“2019年全国一卷高考数学网络研讨会”。
活动主题:精教研,精准备考
活动时间:2019年4月30日19:00-21:00
活动地点:全国1卷高考数学研讨会
活动对象:这个组的所有数学老师
参会人数: 246人
主办单位:高中数学教师研讨会小组
(组号:)
活动宗旨
共研
共思
共享
共赢
研讨议题
高考动态
高考改革进行时,今年的命题发生了哪些变化?
平中出奇
全国都有套路,今年为什么不创新?
压轴小题
请唱歌,我上台。考点年年换?
独爱数列
全世界都在追序列,为什么特别喜欢?
多变三角
数列抢到了三角形位置,三角形该往哪里走?
如何定位
去年调整了解决方案。今年会有多难?
我选必做
如果选择做多选题,今年的考试会有变化吗?
阅读理解
如何理解花进入迷人眼睛的统计概率?
压轴大戏
说我爱你不容易。你今年还考?
研讨内容
一个
新高考即将来临,我们今年的命题会有何变化?
1.国家卷考中心的“三观”、“程序框图”、“线性规划”在这两年的试卷中会慢慢淡化,直至完全删除;
今年2..这三个考点的试卷中可能会有一个小项目
3.概率统计是全国卷最大的创新,可能考个人所得税;
二
高考在改革,今年的试题会有哪些创新点?
1.概率统计是全国卷最大的创新,可能会拿“个人所得税”问题做文章;
2.立体几何的大问题也可能成为新的亮点,比如探索问题、存在问题;
3.文科数学立体几何大题倾向于考察空间角度。
三
关于压轴小题,考点不固定,年年都在变,今年会是哪个考点最有可能会考到?
1.近两年大结局下了很大功夫考察几个对立面,今年可能会有变化;
2.可能是关于序列的创新性问题;
3.三角形的最大值会重新出现;
4.函数作为最后的题目,继续保持着它的主要地位。
四
今年各地理科17题多数在考查数列,是何意图?
这三年一直在考三角,现在都是靠系列。原因估计是文理不分学科。这两年文理差别缩小了,向新高考的过渡也很顺利。
五
如果理数17题被数列“抢占”,三角在小题中有怎样的变化?
1.如果问题17是一串数字,那么三角形中一定有三个小问题。常用的三角形公式、三角形函数图像及其性质、三角形求解、测量、定义和恒等式变换可以组合在一起。
2.三角形可以测试问题的性质,比如设置和的值,也可以测试零点问题;
3.三角函数可能与序列有相交测试点,例如,三角形涉及算术几何级数。
六
去年解几在大题中的位置提前了,大家怎么看?
1.为了提高学生解题的得分率,降低了几个重大问题的解题难度,计算要求适中;
2.解题过程中体现的技巧被弱化,更注重基本点的结合。解题难度应该和去年差不多;
3.注意其几何特征;
4.降低了解决几个大问题的难度,小问题的双曲线难度估计适当提高。应注意数值的范围和最大值。
七
关于选做题,多数人喜欢选做极参题,如果那不等式会不会降低难度?
1.极坐标和参数方程主要包括三个方面:(1)极坐标、参数和直角坐标的相互转换;(2)将最终用辅助角表示的曲线参数方程的应用转化为三角函数问题;(3)计算距离,包括到原点的距离和到非原点的距离。到原点的距离用极坐标表示,应用的几何意义和到非原点的距离用参数方程表示,成为T的几何意义;
2.极限参考题第二题是每年创新,难度会适当加大,比如带参考的审题。
八
关于概率统计大题,今年比较倾向于哪些考点?学生的阅读能力如何提高?大家是如何指导学生做这方面的备考?
1.佛山模拟是全国各地模拟题中一般题型创新的好向导;
2.概率统计是整套试卷中最具创新性的考试,最贴近生活的题目,体现六大核心素养中最全面的题目,叙事部分最能体现国家政策;
3.关于引导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,学生可以先看自己问了什么,再看条件,用问题找关键词和重点句子,每天练习一个问题,同桌讲解,训练。审题真的需要长期的训练。最好用局部模拟题,背景比较新;
4.鼓励学生敢于挑战这类问题。其实一般的问题才是最大的点。
九
压轴大题函数与导数的考查,大家怎么看?
1.去年的函数和微分题与往年湖南高考的高度相似,导致我们重视常规题的训练;
2.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、极值和最大值,是高考的“常青树”。高频题:判断函数f(x)的单调性或求函数f(x)的单调区间;(2)求函数f(x)的最大值或极值;从函数的单调区间、最大值或极值计算参数值。
3.函数、函数的导数和零点(方程的根)相交的试题在最近的高考中起着重要的作用。高频题:判断函数的零点个数(方程的根);(2)已知函数在给定区间内的零点(方程在给定区间内的解)时,求参数的取值范围或证明不等式。